白蒿是什么

药名:白蒿

别名;蘩、皤蒿、由胡、莓母、旁勃、白艾蒿、蓬蒿、大白

蒿、大子蒿、臭蒿子、山艾、大头蒿、苦蒿

汉语拼音:bai

hao

英文名:Herb of Sievers Wormwood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imiaisia sieuersiana Ehrhart ex Willd.

[A.maxa DC.; A. korana Nakai; A.chrysolepis Kitag.; Ab-sinthium sieuersianun

Bess.]

功效分类:解毒药;补益药

性味:味苦;微甘;性凉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

药理作用:从其中分出的倍半萜γ-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在体外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或捣汁;或研末。

出处:《中华本草》

科属分类:菊科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拉丁文名:Herba Artimisiae Sieversianae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4200m的路旁、荒地、河滩、草原、干山坡或林缘等地。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开期采收,鲜用或扎把晾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山东、江苏等地有栽培。

潮汕的中秋习俗

在潮汕,自古有中秋节有拜月的俗,但拜月是潮人妇女和孩童的事。“女不祭灶,男不圆月”,古已成例。潮人拜月称为拜月娘。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称为月娘。妇女拜月的重要心愿还在寻找一个好夫婿。潮汕有一首民谣道:“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团团圆。好夫婿,结良缘。今年团圆,明年团圆。年年团圆。”

在潮汕,中秋节将到来的时候,各家各户的主妇便忙着用糯米碾成粉末儿,然后掺上白糖浆搅匀,再用一个个木模子,把它们压在镂凹进去的部分里面。压结实了,磕出来,便成了一块块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月糕”。“月糕”花纹漂亮、清白如雪,一些动物形状的月糕更令孩子们爱不释手。此外,还有一种用花生炒熟了加麦牙糖捏成桃形的“地豆桃”,尤其香脆无比。中秋节当天下午,家家户户还要祭祖。所以一些人家中秋节这天一大早,甚至提前一两天就开始忙开了。卤鹅、做果、购买贡品,忙得不亦乐乎。

当三五之夜到来、玉兔东升时,人们就将大方桌摆在院子中央,然后,拿两根甘蔗在方桌上扎一个拱门,称为月宫门。祭月时,常让小孩子供上新买的文具――笔、课本和书包等,祈求“月娘”保佑孩子读书聪明,成绩优秀。并撮一点香灰,慎重地包在红纸上,然后用刚从井里打上来的“井心水”送服,说这是“月娘”恩赐的“仙丹”,喝了能使人变得聪明、健康。听众朋友,您是否记得您的母亲将您的新文具放上祭坛那虔诚的表情呢?那是母亲对子女最真诚的祷告,希望“阿娘”能保佑自己的子女学业有成,出人头地啊。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可是父母们的期盼。他们会从祭坛取下一点烟灰,小心冀冀的用心包住,泡在“井心水”,让小孩喝下。说那是“阿娘”赐予的灵丹妙药,喝下后会机智灵敏。这样的说法虽不可信,但这却反映了长辈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夜漫步潮州城乡,还能听到咚咚咚的谜鼓声和悠扬的弦乐声,人们穿梭于各个街道、社区的灯谜台,驻足在凉亭内、祠堂前听潮乐,热闹非常。

暮色降临,玉兔东升,潮人赏月的活动也就开始了。中秋赏月,根据各自不同的爱好和条件,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潮人或设家宴于月下,为孩子们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古老的神话故事,共赏天伦之乐;或陈月饼、酒馔、柚、柿、杨桃、菠萝、石榴、油甘、橄榄、香蕉、芋头等食物于庭院、楼台,全家人在银色的月光下一面聚谈,一面品尝节日的佳品。拜月都在露天,城市楼上居民则在阳台天台,面向月娘。假若碰到“云盖中秋月”的情境,也要等着有点月光才祭拜,总盼望月娘能给光彩。在农村,妇女常常在这些祭品上施展些手工艺,如用糯米饭、米粉条砌塔山,用剪纸贴柚,用带枝叶的油甘扎成孔雀,用柚牙装扮白鸽等等,在汕头则较少见。现代人拜月,市面上物品甚多,购物方便,不象从前工巧。或争先占坐酒楼玩月,以先睹月色为快;或到汕头港湾、中山公园、金砂公园等地驾轻舟泛江海作月夜之游;或徘徊于街市,以睹节日晚市热闹的场面;潮人的妇女们也盛装出游,互相往来,嬉戏在在月光下。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在潮汕地区,

“拜月”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那么,潮汕人拜月有什么特殊的风俗呢?

拜月娘

潮汕人多称“拜月”为“拜月娘”,

因为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管叫月娘。

潮汕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拜月的主体主要为妇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进行叩拜。

拜月都在露天场所,城市居民,在阳台天台或自家庭院进行;乡村百姓拜月,大都集中到村里的大埕祭拜。

拜月的贡品主要有柚、柿、杨桃、石榴、油甘、菠萝、林檎、芋头等果蔬以及月饼、糕点、煎堆、油饼等。在农村,妇女常常在这些祭品上施展些手工艺,如用糯米饭、米饭条砌塔山,用剪纸贴柚,用带枝叶的油甘扎成孔雀等。

除了这些,还有形式多样的纸贡品,里面除了平时拜神都会用到的“大金”和可以折成元宝的“皇金”,还有印有八仙过海图案的“案头帘”、像桶一样的“贡”,以及做成莲花、菠萝、仙桃等形状的花篮。

潮汕有首歌谣唱道:

“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团团圆。好夫婿,结良缘。今年团圆,明年团圆,年年团圆。”

潮汕待出嫁姑娘拜月的重要心愿是寻求一个好夫婿。

不少潮汕小孩在中秋拜月都喜欢在供桌上安放新文具和新本子,祈盼月娘保佑自己读书聪明,成绩优秀。

有时大人还要撮一点香灰,慎重地包在红纸上,然后用“井心水”(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打水水桶不能碰到井沿)送服,说这是月娘恩赐的“仙丹”,喝了能使人变得聪明、健康。

潮汕人拜月娘的供桌上不能少的就是“芋头”。传说是百姓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芋头”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烧瓦窑

中秋夜烧瓦窑(即“烧蚁窑”)是潮汕的另一习俗。烧瓦窑有两层意思:一是纪念当年潮州人民燃放烟火约好杀掉元兵的信号;二是因潮音瓦与“蚁”同音,烧瓦塔读成烧“蚁”塔,把蚁烧死。俗称中秋烧塔会把各家各户的蚂蚁烧去,来年不再有蚂蚁或减少蚂蚁的危害。

起火“烧蚁窑”的时候,也是大人们摆好香案拜月娘的时候。烧火的时候,大人们向“蚁窑”撒点硫磺粉,火焰变成淡蓝色,特别好看,或是用喷农药的喷雾器,抽点些油向“蚁窑”喷出去,增加火焰。

等烧到瓦片变红的时候,草差不多,油和硫磺粉也差不多的时候,各家各户都会拿一把盐,朝着“蚁窑”撒去,发出一阵阵悦耳的响声,这和火在烧死白蚁的声音一样,意为烧白蚁。

晚上祭拜祖先

潮汕人是非常传统的,神明要供奉,祖先也一样。家家户户供奉着神明,也供奉着祖先。

中午,拜神祈求平安;晚上,晚餐前,祭拜祖先寄托念想!人要过节,祖先也不能饿着。

祭拜祖先如上图,首先,祭拜多少个祖先,就需要摆上多少碗饭,多少双筷子;然后,每个先辈的位置,要摆上一杯茶一杯酒,一般酒前茶后。

祭品的话,一般没有要求。看个人经济能力吧。一般“三牲”是必备的:猪、鸡、鸭。我妈是这样告诉我的,不知道对不对?

我家,是晚上团圆饭吃什么,我们祭拜祖先的东西就是什么。拜完祖先后,把菜热一热,就开餐了,大家吃团圆饭了!

拜月的由来

吃完团圆饭,接下来的重头戏:拜月娘

中秋节晚上,潮汕每户人家,均会在自家阳台或门前摆上满满一桌供品,有各式各样的水果和月饼、芋头等,准备好后点上蜡烛和高香,烛光点点,等待月娘升上高空。自古以来,中秋“拜月娘”祈求一年平安团圆,已成为潮汕人的传统习俗。

月亮在潮汕被称为“太阴娘”,简称月娘。潮汕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例俗,所以拜月娘的主力,是妇女和儿童。他们把新买的书本、文具摆在供案的最前面,据说能够保佑孩童读书刻苦、成绩优秀;未出嫁的女孩会点上长长的龙香,祈求不久能够得到个好夫婿。.

家家户户拜月娘

拜月的贡品主要有柚、柿、杨桃、石榴、油甘、菠萝、林檎(释迦果)、芋头等果蔬以及月饼、糕点、煎堆、油饼等。在农村,妇女常常在这些祭品上施展些手工艺,如用糯米饭、米饭条砌塔山,用剪纸贴柚,用带枝叶的油甘扎成孔雀等。

潮汕人拜月娘的供桌上不能少的就是“芋头”。传说是百姓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芋头”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拜月娘之后,最值得期待的一个项目:烧蚁窑(烧塔)

其实我也是多年未见到烧塔了。主要是城镇发展了,地方小了,自然没有那么空旷的地方提供给大家垒塔。先上图吧,下面就是烧塔的塔:

中秋夜烧瓦窑(即“烧蚁窑”)是潮汕的另一习俗。

所以“蚁窑,是用瓦片垒起来的塔。

烧瓦窑有两层意思:一是纪念当年潮州人民燃放烟火约好杀掉元兵的信号;二是因潮音瓦与“蚁”同音,烧瓦塔读成烧“蚁”塔,把蚁烧死。俗称中秋烧塔会把各家各户的蚂蚁烧去,来年不再有蚂蚁或减少蚂蚁的危害。

起火“烧蚁窑”的时候,也是大人们摆好香案拜月娘的时候。烧火的时候,大人们向“蚁窑”撒点硫磺粉,火焰变成淡蓝色,特别好看,或是用喷农药的喷雾器,抽点些油向“蚁窑”喷出去,增加火焰。

等烧到瓦片变红的时候,草差不多,油和硫磺粉也差不多的时候,各家各户都会拿一把盐,朝着“蚁窑”撒去,发出一阵阵悦耳的响声,这和火在烧死白蚁的声音一样,意为烧白蚁。

潮汕中秋习俗

潮汕的中秋节,民间习俗除传统的拜月、赏月、吃月饼外,还有剥芋、烧塔、观神等内容。

潮汕人称中秋为八月半,拜月为拜月娘,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管叫月娘,民间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拜月者一般为女人和小孩,拜月一般都在露天场所,吃过晚饭后,妇女们便换上新衣,带领孩子们安好香案,摆上供品,等候月亮升起。人们就将这些当令物产和月饼、糕点、水果、茶酒等奉献给月娘,求月娘保号全家平平安安,家庭和顺,姿娘嫁好安,奴仔读书读欠欠!拜月娘的时候,记得要向月娘许下心愿哦~

月饼也是中秋佳节受潮汕人喜爱的传统糕点。潮人制作月饼,以之祭月,并相互馈赠的习俗由来也久。明陈天资《东里志》云:八月十五日,“人家儿女,于月下设糕饼果品衣环之物,类月而拜,以请月姑。”清嘉庆《澄海县志》曰:“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士庶家以月饼相馈。”清光绪《海阳县志》载:中秋“制团圆饼,号‘月饼’”。

潮人中秋拜月娘,供品中必有芋头,民间有剥芋食芋之俗。今天,潮汕仍喜用蒸熟的芋头拜月,以个大肉疏松,皮有裂痕者为佳品,即潮俗称芋“笑”。祭拜之后全家便剥皮食芋,好好享受一番乐趣。

潮汕的中秋节还有一种有趣的习俗,就是烧塔和燃烟堆。往往由村中小孩拾瓦片、砖头,然后送到晒谷场上,由富有经验的大人把这些东西砌成塔,然后把各家各户派来的稻草柴片都填在里面,等祭完月娘时,就将塔内的东西引燃。这时孩子们最为激动,欢呼雀跃,并且不时地撒上一把盐,噼哩啪啦,十分壮观。燃烟堆就是各家各户把稻草、柴块分别在村里较为空旷的场地上堆成堆,拜月结束后点燃,火焰冲天。此时天上明月朗朗,地上烟堆点点,煞是好看。

在潮汕,天真无邪的小孩纸们,自从牙牙学语,就缠着奶奶、爷爷讲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于是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把竹子劈成竹篾,扎成了面盆大小的骨架,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中秋夜,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地悠游在朦朦胧胧的深巷中,老远看去俨然是月娘下到凡间。金色的梦变成童男童女们捉得住摸得着的现实,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潮汕中秋节除了有这么多好玩有故事的习俗活动外,作为一个“美食王国”,在这种时候,当然也要有应节的美食。

U饼

U饼类似于北方的月饼。U饼分为皮和馅两部分,皮是用猪油、面粉、糖混合而成,馅是用绿豆沙、白糖、猪油组成。皮薄酥、馅香甜。按其馅料不同,可分为绿豆沙、乌豆沙、水晶、芋泥和双烹等不同品种。

潮汕人怎么过中秋节?

中秋节,在潮汕人眼中,属于一个大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这一天,全家团聚,一起开开开心心过这个节日。

小编身处东莞多年,在东莞工作,已经许久未能在家乡过个中秋节。在外人眼中看来,潮汕人是特别迷信的,什么节日都要拜神,拜祖先。过往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到了今天,我才发现,也正是这份传统,让许多传统节日在潮汕地区变得更加热闹、人气十足。下面,就简单介绍我所在的那个潮汕地区,中秋节的精彩一天。

中午拜神

在东莞,曾经跟同事开玩笑说,我是如何判断邻居是潮汕人呢?首先,看对方的门框是有无保平安的符咒;其次,进他家的时候观看有没有神龛安放家中?然后,初一十五看看他们家有没有拜神或者闻到他们家飘来拜神烧香的味道。如果都有,那这家十之八九就是潮汕人了。

潮汕人家家户户都会在家安放神龛供奉,祈求神明保佑家人出入平安、人畜健康。

而神,对于潮汕人来讲,既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寄托,甚至有时候,我还觉得是一种陪伴,像是家家户户必有的家人。

所以,过节日,人要吃饭、要聚餐,神也是一样的。

中秋节中午,必然先拜神,让神也乐一乐,祈求神明保佑一家老小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拜完神后,午餐可以适当吃些贡品,表示敬畏。我老妈最喜欢把卤鸭、卤鹅、卤鸡当贡品,那样拜完神后,既可以吃,她老人家也不用费心费力做午餐了。

晚上祭拜祖先

潮汕人是非常传统的,神明要供奉,祖先也一样。家家户户供奉着神明,也供奉着祖先。

中午,拜神祈求平安;晚上,晚餐前,祭拜祖先寄托念想!人要过节,祖先也不能饿着。

祭拜祖先如上图,首先,祭拜多少个祖先,就需要摆上多少碗饭,多少双筷子;然后,每个先辈的位置,要摆上一杯茶一杯酒,一般酒前茶后。

祭品的话,一般没有要求。看个人经济能力吧。一般“三牲”是必备的:猪、鸡、鸭。我妈是这样告诉我的,不知道对不对?

我家,是晚上团圆饭吃什么,我们祭拜祖先的东西就是什么。拜完祖先后,把菜热一热,就开餐了,大家吃团圆饭了!

拜月的由来

吃完团圆饭,接下来的重头戏:拜月娘

中秋节晚上,潮汕每户人家,均会在自家阳台或门前摆上满满一桌供品,有各式各样的水果和月饼、芋头等,准备好后点上蜡烛和高香,烛光点点,等待月娘升上高空。自古以来,中秋“拜月娘”祈求一年平安团圆,已成为潮汕人的传统习俗。

月亮在潮汕被称为“太阴娘”,简称月娘。潮汕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例俗,所以拜月娘的主力,是妇女和儿童。他们把新买的书本、文具摆在供案的最前面,据说能够保佑孩童读书刻苦、成绩优秀;未出嫁的女孩会点上长长的龙香,祈求不久能够得到个好夫婿。.

家家户户拜月娘

拜月的贡品主要有柚、柿、杨桃、石榴、油甘、菠萝、林檎(释迦果)、芋头等果蔬以及月饼、糕点、煎堆、油饼等。在农村,妇女常常在这些祭品上施展些手工艺,如用糯米饭、米饭条砌塔山,用剪纸贴柚,用带枝叶的油甘扎成孔雀等。

潮汕人拜月娘的供桌上不能少的就是“芋头”。传说是百姓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芋头”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拜月娘之后,最值得期待的一个项目:烧蚁窑(烧塔)

其实我也是多年未见到烧塔了。主要是城镇发展了,地方小了,自然没有那么空旷的地方提供给大家垒塔。

中秋夜烧瓦窑(即“烧蚁窑”)是潮汕的另一习俗。

所以“蚁窑,是用瓦片垒起来的塔。

烧瓦窑有两层意思:一是纪念当年潮州人民燃放烟火约好杀掉元兵的信号;二是因潮音瓦与“蚁”同音,烧瓦塔读成烧“蚁”塔,把蚁烧死。俗称中秋烧塔会把各家各户的蚂蚁烧去,来年不再有蚂蚁或减少蚂蚁的危害。

起火“烧蚁窑”的时候,也是大人们摆好香案拜月娘的时候。烧火的时候,大人们向“蚁窑”撒点硫磺粉,火焰变成淡蓝色,特别好看,或是用喷农药的喷雾器,抽点些油向“蚁窑”喷出去,增加火焰。

等烧到瓦片变红的时候,草差不多,油和硫磺粉也差不多的时候,各家各户都会拿一把盐,朝着“蚁窑”撒去,发出一阵阵悦耳的响声,这和火在烧死白蚁的声音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