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红色革命遗址有哪些?

上饶红色革命遗址很多,比较著名的比如井冈山,上饶英雄纪念馆,英雄塔等。

上饶集中营的主要景点

上饶集中营的中心景区以革命烈士纪念碑为中心,东侧为烈士公墓,南侧为子芳亭、施奇烈士塑像;北侧为十五烈士被秘密杀害处,西南侧是集中营茅家岭监狱旧址及摆着各种刑具的审讯室。此外,景区还包括周田监狱 、李村监狱、七峰岩监狱等旧址。

烈士纪念馆

为了缅怀在当年在上饶集中营牺牲的近200名革命烈士,上饶人民在当年上饶集中营旧址上修建了一座白色雄伟的建筑,这就是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而这座纪念馆的设计师赖少其就是当年从上饶集中营逃生的革命志士之一。1978年在茅家岭设立的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于2003年重建,纪念馆高在巍峨,其陈列全面展现了上饶集中营的革命志士们的斗争史迹。每年要接待数十万前来瞻仰者。

在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内,通过声、光、图、物等形式,生动地再现集中营革命烈士英勇斗争的光辉岁月。其中不乏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和烈士遗物。如今这里已成为由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命名的全国中小学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烈士纪念碑

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56年,重建于1959年,位于茅家岭雷公山中腰,座东朝西,高28.5米,呈正方形,其中碑座高7米,长宽各20米,正面刻有周恩来题写的“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九个镏金题词,东面刻有刘少奇、朱德题词;南面和北面分别刻有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委员会题文,碑底座刻有烈士纪念碑碑文。整座碑系花岗石分砌而成,呈银灰色,气势雄伟,庄严壮观 。纪念碑后的山顶上,还有半圆球拱顶式的革命烈士墓,里面安放着上饶集中营牺牲的烈士的忠骨。反映茅家岭暴乱和赤石暴动的二幅汉白玉浮雕,镶嵌在烈士墓前的护坡石墙上。四周树木傲然挺拔,整个陵园庄严肃穆。

茅家岭监狱旧址

茅家岭监狱旧址位于信州区茅家岭村,原为上饶集中营禁闭室,是狱中之狱,故称“黑地狱”。内置铁丝笼、烧辣椒水用的大铁锅。旧址由四个悬山顶合围组成。木结构,砖石墙,封闭式庙宇建筑。

审讯室建筑为木结构民房。

刑讯室,是对革命志士刑讯逼供的地方。被俘革命同志经过苦工劳役后,其中革命中坚分子送来此处受酷刑。内置老虎凳、烙铁等刑具。旧址建筑为茅草棚,面宽9米,进深3米。

上饶集中营的政训是从精神上折磨人,军训则是从肉体上折磨人。集中营的刑罚名目繁多,甚为残酷常用刑有“金”(针刺)、“木”(棍打)、“水”(灌辣椒水)、“火”(用烧红的铁板或铁条烫身)、“土”(活埋)、“风”(冬天肃光衣服站在室外让寒风吹)、“站”(铁丝笼)、“吞”(吞食跳蚤虱子)、“纹”(用绳索绑勒项颈)、“毒”(饭菜里放毒药)。另外还有花样翻新的操型:如“特别操”、“三点成一线”、“两腿半分弯”、“猴子抱桩”等等,不一而足,惨无人道。在上饶集中营里被敌特杀害和折磨致死的革命志士达200余人。

本部旧址

上饶集中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设在周田的“军官队”和“特训班”。

“皖南事变”发生以后,国民党当局无视共产党的严正抗议和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公然颠倒是非,于 1月 17日发出通电诬蔑新四军“图谋不轨”,发动“叛变”,宣布撤销新四军番号。 1941年 2月 17日,国民政府军委会正式颁发了密件《新四军被俘官兵简训实施办法》。企图通过所谓管训,向被俘新四军人员灌输反动思想毒素,采用高压和怀柔两种手段,妄图被俘人员叛变革命,转而为国民党当局效命。这是建立上饶集中营的反动宗旨。管训实施计划具体由三战区司令长官部撰写实施。 1941年 3月,顾祝同正式在上饶市南郊的周田村设立集中营,亲押被俘的新四军将士以及爱国民主人士。

周田村是四面环山的偏僻村庄,国民党宪兵特务用剌刀、枪托撵走了大部分农民,抢占民房、祠堂和庙宇,挑选其中好一点的房屋经过修葺后作为自己的住地,差的改作牢房。 3月底,军官队进驻周田村,与此同时,原来关押在三战区政治部专员室茅家岭监狱的一批“政治犯”也转囚到周田,编为“特训班”。于是,一个以周田村为中心,横跨现今区、县两地,包括李村、七峰岩、茅家岭、石底等处监狱在内的集中营,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设在周田的“军官队”全称是“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训练总队军官大队”。下分五个中队,每中队设三个分队,每分队设三个班,囚有 650多名皖南事变中被俘的新四军干部。“特训班”全称是“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特别训练班”。下设一个中队,分三个区队九个分队,一二区队囚禁的是三战区从东南各省搜捕的 80多名共产党员和抗日爱国进步人士,其中有著名的革命文艺家、中共上海办事处副主任冯雪峰等。第三区队囚禁的则是从皖南转押过来的在皖南事变中突围后被搜捕的新四军干部。上饶集中营有一个明显不同于其它监狱和集中营的特点,那就是对外打着所谓军政训练机关的幌子,以“管训”为名,行迫害之实。明明是完全推动自由的囚徒,却被称作“学员”,一律着军服,佩戴有“更新”字样的符号和臂章。特务们对被囚者实施的是所谓“政治感化教育为主,军事训练为辅”方针。

上饶集中营周田旧址已恢复原貌,并向游客开放。

七峰岩高干禁闭室旧址

七峰岩禁闭室旧址在上饶县黄市乡七峰村。七峰岩是岩洞寺庙,因岩洞周围有七个山峰而得名。陈运和诗称“七峰岩 不光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逗号 记载过腥风血雨的‘皖南事变’ 七峰岩 不光是新四军的硬骨、叶挺的头颅 高昂于一度乌云翻滚的万里长天”。七峰岩背负鹤山,前眺信水,山林幽静,古木参天。由于此处僻静隐蔽,成了秘密关押新四军将领的场所。机关报四军被俘的军官,首先押解到七峰岩甄别,再转送给别地。宪兵在四周安岗设哨,戒备十分森严。

禁闭室设在七峰禅寺内。相说此寺为唐代净空禅师所建,现建筑为民国初年重修,禅寺由山门、正殿、左右厢层和天井、岩穴组成,沿中轴线展开。总体布局是东南西三面环抱岩穴,成封闭结构。

在这里关押的有叶挺军长。新四军三支队司令员张正坤、教导总队副队长冯达飞、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子芳等析四军高级军官。

现旧址保存大、小禁闭室 4间。

李村叶挺囚室旧址

李村叶挺囚室旧址位于上饶县皂头乡李村。原系国民党第三战区高干招待所。是江南自然村落普通民居,单门独院,红石围墙,穿斗式梁架,悬山顶,褐色陶瓦。西南角空出一露天小院。 1941年 1月,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军长叶挺为保存革命力量,奉命下山与敌谈判,旋即被扣押在安徽歙县,后押送上饶集中营七峰岩,几天后转囚李村。叶挺囚室在北屋西侧,门对小院。皖南事变中被俘新四军高级干部有些也被囚禁于此。叶挺将军在此被关押 6个月,与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在墙上写下:“富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气压邪气,不变应万变,坐牢三个月,胜读十年书”等诗句。可惜这些光照千秋的诗句,被看守的宪兵涂抹,不复存在。

上饶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上饶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信江南岸黄金山上,信江书院的东侧。山上松柏常青,幽静宜人。它由上饶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黄道墓和英雄墙组成。1952年为纪念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赣东北英雄儿女而建,曾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黄道等领导赣东北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立赣东北、闽浙赣、闽浙皖赣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组建了红十军,领导苏区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苏区人民前赴后继,坚持到全国解放,许多优秀儿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建国后,党和政府为了让人民世世代代缅怀革命先烈,1952年,在信江书院亦乐堂址修建了“上饶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身和基座全部为钢筋水泥结构,高约25米,基平面49平方米。基座上刻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在碑的西北还建有挑檐式小亭,亭内安放黄道烈士墓。黄道(1900-1939),原名黄端章,江西横峰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江西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代表之一,也是闽浙赣省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1939年5月,在铅山河口被害。黄道同志逝世后,初葬于福建崇安。1950年,忠骨移至上饶市,葬于他早年从事过农民运动的信江两岸。1955年重修了烈士墓,墓为半球形水泥拱顶,正面刻有“黄道烈士之墓”的镏金大字,显得肃穆庄严。

1994年,原上饶市委、市政府在纪念碑西面的台阶墙上,又建英雄墙,雕刻英雄群像,它由大面积的红石雕刻而成,气势磅礴,人物表情栩栩如生。